战略器者攻击序列构成要素
战斗单位发动警戒攻击遵循三重判定规则:
首要判定依据为作战单元的即时行动速率,次要根据战场轮次进程,最后参考编队预设序列。当敌方单位完成当前回合行动后,系统将自动激活警戒响应模块。
对于仍在本作战周期内待命的战略单位,系统优先按照各单元速度参数进行排序,数值更高的作战单元将率先发动反击。此阶段重点关注装备配载的加速模块与角色固有属性加成。
若作战单位已进入下一战斗周期的待命序列,则在完成当前周期所有单位响应后,系统将依据编队布阵时的排列顺序触发攻击。这意味着指挥官在战前部署阶段,需充分考虑各单位的站位优先级。
当出现同速值作战单元时,系统默认执行编队位置优先原则。左侧序列的作战单元将获得先手攻击权,这就要求指挥官在队伍编排时,需要战略性安排高速单位的站位次序。
战术部署进阶指南
实战中可通过调整装备词条强化速度属性,使核心输出单位获得优先反击权。建议为负责范围伤害的器者装配加速组件,使其能在敌方行动后立即实施区域压制。
编队界面的人员站位直接影响跨回合警戒序列,建议将具有控场能力的辅助单位放置在队列右侧,使其警戒攻击能衔接主力的输出节奏。同时要注意角色技能冷却周期与战场轮次的匹配关系。
特殊环境下需注意地形要素对速度参数的修正,某些区域会降低重型单位的行动效率。此时应临时调整装备配置或改用轻量化作战单元担任警戒职责。
掌握上述机制后,指挥官可精准预判战斗节奏,通过预设攻击序列实现战场主动权掌控。建议在模拟训练中反复测试不同速度组合,建立符合自身战术风格的警戒打击体系。
最新版本对跨回合警戒机制进行了算法优化,现在当作战单元完成跨回合攻击后,会自动重置其行动序列。这意味着指挥官需要重新计算各单位的行动时间轴,合理安排治疗与输出单位的行动间隔。